(D) | 1. |
陳小姐,36歲 ,身高160公分,體重73公斤,最近兩年,體重自58公斤增加至目前之體重。無個人或家族之糖尿病史。最近兩年,數次在家中或工作場所,因昏倒意識不清,送至急診就醫,曾於急診發現血糖值為32mg/dL,在注射50%葡萄糖液後恢復意識。之後,曾於神經內科及家庭醫學科就醫複查,並未發現神經學異常或糖尿病。本次再度因意識狀態不清,送至急診就醫,急診血糖值為28 mg/dL,注射葡萄糖液後恢復意識,清醒後,在急診亦無神經學異常症狀,因此建議住院進一步追查原因。在病房住院時,空腹8小時,並無輸液下,空腹血糖為86mg/dL,ACTH 36.5pg/mL,
Cortisol 16.8 ug/dL, Insulin 1.6 mIU/mL, C-peptide 2.2 ng/mL, TSH 1.62 mIU/mL。請問下一步應該建議那一項檢查?
|
A. | 75公克葡萄糖耐受試驗 |
B. | Overnight 1mg Dexamathasone suppression測試 |
C. | 腦下垂體磁振攝影 (Pituitary MRI) |
D. | 72 小時之 Prolonged fasting test |
E. | 腹部電腦斷層檢查 |
|
(D) | 2. |
在台灣,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眾多,除了生活型態、飲食及運動來預防之外,一旦確診為糖尿病之後,藥物治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以下有關糖尿病之敘述,那一些是錯誤的?(1). Biguanide之Metformin是糖尿病治療原則的第一線用藥,但是英國之治療指引建議,當eGFR < 45 時,即不應使用Metformin (2). 目前國內及美國糖尿病學會之建議,HbA1c (糖化血紅素)之控制目標為 7% 以下 (3). Sulphonylurea類藥物,容易造成低血糖及體重上升 (4). 胰島素雖然可以迅速降低血糖,但長期使用時,低血糖是常見之藥物副作用 (5). 新型之糖尿病口服藥物,如DPP-4
inhibitor及SGLT-2 inhibitor,不但可以降低血糖,也都有減輕糖尿病患體重的效果
|
A. | (1)+(3) |
B. | (3)+(5) |
C. | (2)+(5) |
D. | (1)+(5) |
E. | (3)+(4) |
|
(B) | 3. |
胰島素是治療糖尿病,控制血糖的重要針劑藥物,以下有關胰島素治療的說明及其生理機轉,何者是錯誤的?
|
A. | 身體胰臟分泌之內源性胰島素,直接分泌進入門靜脈系統,但是注射型之外源性胰島素,則在注射後進入全身系統循環,因此注射之胰島素進入肝臟時,較內源性胰島素進入肝臟的濃度為低,屬於subphysiologic insulin level。 |
B. | 就糖尿病控制血糖而言,比較符合人體生理性需求的胰島素注射方式是一天一次的基礎胰島素(basal insulin) |
C. | 如果需要積極控制血糖時,多次胰島素注射,是達成控制標的的重要方法,但是需要配合更頻繁之自我血糖監測 |
D. | 就第一型糖尿病之患者而言,每天需要之胰島素注射總量大約在 0.5-1 單位/每公斤/每天 |
E. | 當一天內需多次注射胰島素時,胰島素總劑量的50%,應以基礎胰島素(basal insulin) 的方式給藥 |
|
(D) | 4. |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及美國糖尿病學會之臨床建議,糖尿病診斷之標準,以下何者為錯誤的?
|
A. | 空腹血糖大於或等於 126 mg/dL |
B. | 糖化血色素值在NGSP (National Glycohemoglobin Standardization Program)檢測標準下,大於或等於6.5% |
C. | 空腹血糖之基本定義為至少8小時未進食 |
D. | 隨機血糖檢驗 (random blood glucose)大於或等於140 mg/dL,同時併有糖尿病之典型症狀 |
E. | 口服葡萄糖試驗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之後的兩小時血糖大於或等於200 mg/dL |
|
(E) | 5. |
統計上顯示至少7%之懷孕婦女為妊娠性糖尿病,雖然產後大多數之婦女,血糖都可以恢復到正常範圍之內,但仍有35-60%的妊娠性糖尿病婦女,在10至20年期間仍會進展為真正之糖尿病患。以下有關妊娠性糖尿病之相關敘述,那一些是錯誤的? (1). 妊娠性糖尿病增加的趨勢,與婦女肥胖率的增加,密切相關 (2). 妊娠性糖尿病的表現,主要與患者胰島素分泌不足相關 (3). 在懷孕期間,初次發現之血糖異常,如果符合糖尿病之診斷,應歸類於真正之糖尿病 (overt diabetes) (4). 妊娠性糖尿病在懷孕之後期孕期時 (late
pregnancy),胰島素阻抗性會明顯降低,血糖比較容易控制。
|
A. | (1)+(2) |
B. | (2)+(3) |
C. | (3)+(4) |
D. | (1)+(4) |
E. | (2)+(4) |
|
(C) | 6. |
血脂異常的疾病根源在於脂蛋白 (lipoprotein)的代謝異常,一般常見的疾病狀態與膽固醇/三酸甘油酯(TG)增加,高密度脂蛋白 (HDL)減少相關,以下有關血脂異常的疾病狀態敘述,何者為錯誤的?
|
A. | 大多數病患罹病時的血脂異常,同時受到遺傳因子(genetic predisposition)及環境因素(environmental contribution)的影響 |
B. | 血脂異常時,低密度及極低密度脂蛋白(LDL & VLDL)的增加是重要的致病因子,多數與肥胖、胰島素阻抗及遺傳相關 |
C. | 長期攝取高熱量的醣類食物及持續的飲酒,其血脂異常可發現增加VLDL及TG,並降低HDL之血中濃度 |
D. | 肥胖及胰島素阻抗性增加時,血脂異常的表現經常是TG增加,但是HDL 降低 |
E. | 內分泌甲狀腺機能不足 (Hypothyroidism) 經常導致LDL增加,因為甲狀腺素可增加肝臟之LDL受器,降低血中之LDL,但甲狀腺素不足時,血中之LDL之清除效率也會明顯下降 |
|
(C) | 7. |
陳先生,72歲,糖尿病史20年,目前接受口服糖尿病藥物及基礎胰島素治療,最近一次之HbA1c為7.5%,居家自我監測之早晨空腹血糖在140-160 mg/dL左右。病患也因心臟衰竭病史於心臟內科規律治療。本次因呼吸喘及下肢水腫,至急診就醫。急診之隨機血糖為226 mg/dL,鈉離子為146mEq/dL,鉀離子為3.2 mEq/dL,肌酸酐為1.8 mg/dL,血壓為98/62 mmHg,脈搏為108 bpm。在考量本病患之情況下,考慮輸液及監視尿排出量 (urine output),請問下列之輸液,何者為最是當之選項?
|
A. | Lactate Ringer solution |
B. | 0.45% Half Saline solution |
C. | 0.9% Normal Saline solution |
D. | 5% Dextrose solution plus regular insulin with intravenous infusion |
E. | Lactate Ringer solution plus regular insulin with intravenous infusion |
|
(E) | 8. |
就糖尿病之血糖控制而言,胰島素阻抗 (insulin resistance)是重要的致病機轉,Thiazolidinedione (TZD)是增加胰島素敏感度的重要藥物,但是藥物必須留意其副作用,目前國內TZD類藥物,僅有pioglitazone,下列之選項中,那些是必須留意的藥物副作用? (1). 骨質疏鬆 (2). 水腫 (3). 體重增加 (4). 尿道感染 (5). 腦中風
|
A. | (1)+(3)+(5) |
B. | (2)+(3)+(4) |
C. | (1)+(4)+(5) |
D. | (2)+(3)+(4) |
E. | (1)+(2)+(3) |
|
(C) | 9. |
糖尿病治療中,低血糖是常見的併發症之一,預防及治療糖尿病的併發症,是一般醫學中的重要課題,以下有關糖尿病低血糖之敘述,何者有誤?
|
A. | 一般統計上,第二型糖尿病的低血糖發生率低於第一型糖尿病 |
B. | 過去的研究顯示6-10%的的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是低血糖 |
C. | 雖然sulphonylurea及insulin類的藥物容易造成低血糖,但是當上述兩類藥物合併新型藥物,如口服之DPP-4 inhibitor 或 注射之GLP-1 receptor agonist藥物時,可以有效的降低低血糖的發生 |
D. | 根據ACCORD及ADVANCE的研究發現,使用藥物積極控制血糖是造成低血糖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
E. | 統計上,當病患使用一天一次之基礎胰島素控制血糖時,發生低血糖之機會,低於一天需多次注射餐前胰島素來控制血糖的病人 |
|
(C) | 10. |
李女士,62歲,可自由活動,與家人同住,數次因肺炎或泌尿道感染住院治療,血糖異常病史2年。目前並未接受口服藥物控制血糖。本次因肺炎住院,抗生素使用5天後,評估情況穩定,預計2天後出院。目前生命徵象穩定,入院隨機之HbA1c 為8.2 %,住院之第五天晨間空腹血糖為168 mg/dL,當日早餐後兩小時抽血檢查之血糖為223 mg/dL,肌酸酐為 0.6 mg/dL。雖然目前無明顯糖尿病症狀,但仍應多加注意病程發展。下列有關治療安排敘述,何者錯誤?
|
A. | 應建議在出院病況穩定之後,給予Metformin藥物治療 |
B. | 建議儘早安排糖尿病視網膜及足部神經學檢查 |
C. | 建議安排口服葡萄糖測試 (OGTT)進一步確診其糖尿病 |
D. | 建議應安排糖尿病飲食及運動衛教 |
E. | 建議病患可於居家自我監測血糖 (Self 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