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致病原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為一新興的傳染疾病,其致病原為一種新的冠狀病毒,目前認為可能是由動物身上經由某種未明的機制傳播到某些人身上後、造成人體發生感染;而後人與人之間又經由飛沬傳播(也可能經由接觸傳播)而造成更多的人感染。此病症目前認為係於2002年11月間始於中國大陸廣東省,當時因中國大陸封鎖消息,自行進行處理,外界僅約略知道廣東有非典型肺炎流行,事後中國大陸聲明有三百多人得到感染.數十人死亡,並聲稱疫情已獲得控制。
台灣第一例SARS案例
今年二月中下旬越南河內一家醫院因一位非典肺炎型病患住院後造成二、三十名醫護人員發生感染,當時世界衛生組織(WHO)派駐當地的厄爾巴尼醫師注意到此病症之流行,於當地採行控制措施。隨後香港也傳出醫院內有同樣的非典型肺炎流行,WHO因而於三月十二日發出肺炎流行警訊。台灣於三月十四日上午台大醫院因一家兩夫妻先後發生肺炎並先後至急診處就診,而立即採行隔離措施,並於傍晚將隔離措施提升至生物防護第三等級之隔離防護措施,從此展開台灣對抗SARS之戰役(WHO於三月十五日始將此種流行之非典型肺炎命名為SARS)。 台灣在三月中開始出現SARS病例後,至四月中疫情一直控制得不錯,自從四月中和平醫院爆發大量院內感染後(四月二十四日封院),衍生後續的許多問題,包括萬華地區的社區感染,其他醫院大小規模不等的院內感染,使得四月下旬至六月初台灣有較大規模的疫情,經由大家一個多月的共同努力,才將疫情控制下來。
SARS症狀
一般人因接觸到SARS病人而被傳染到病毒後,大約經過2至7天的潛伏期(最長可達到10天,最常見為4至5天的潛伏期)後,會突然發高燒,部份病人會有畏寒、發冷的現象,部份病人伴隨有肌肉酸痛,有不少人則會有輕微腹瀉或解軟便、稀便的現象;此時病人通常都沒有咳嗽或僅有非常輕微的咳嗽。病人的高燒會持續,即使吃了普拿疼等退燒藥,體溫也不會完全回復到正常。三、五天後病人漸漸開始出現咳嗽,五至七天後胸部X光片開始出現局部肺炎的變化,此時病人可能開始出現喘或呼吸困難等症狀。有些病人的肺炎可能維持只是局部的變化,有些病人則會快速進展,以致造成呼吸衰竭而需要給予氣管插管,使用呼吸器治療。整體而言,感染SARS之後,若出現肺炎變化,約有20%的病人會進行至呼吸衰竭,而出現呼吸衰竭後可能會有50%的死亡率,也就是出現SARS肺炎後之死亡率約為10%;但若病人為年紀大之老人家或有各種原發疾病者,則死亡率可高出甚多。
SARS治療方式
目前並無任何特效藥可用於治療SARS,良好的支持性治療極為重要,台大醫院採行之治療方式包括給予抗病毒藥物、大量之類固醇以及免疫球蛋白治療,依病人之病情變化而逐項給予上述治療藥物。經由上述治療模式,台大醫院由三月中至五月底所收治之62例出現肺炎而無重大原發疾病之病人中,有4人死亡,死亡率為6.2%。
如何預防感染SARS
要避免得到SARS,最重要的當然是要避免受到SARS病毒的感染,也就是要避免與SARS病人接觸,或是要有足夠的防護設備。在疾病流行時,在人多的密閉空間可能需要戴口罩,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減少到醫院去探病。在醫院中的工作人員則更需要帶口罩及勤洗手,面對病人時可能需使用N95口罩,而面對可能是SARS病人或疑似SARS病人時,更需要全面性的防護。在後SARS時代,目前雖己無病例,但因不知SARS何時會不會再回來,大家仍要提高警覺,出國旅遊要特別小心,回國後一旦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之旅遊史、以協助醫師判斷。此外,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沒事少去醫院,生病時避免這家醫院看看那家醫院看看的壞習慣等等,均可幫忙自己避免發生感染,也可減少SARS再次流行的機會,甚至減少發生其他種疫病的機會。
附註:本文轉載自台大醫網第十六期 |